首页 > 动态 >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赛区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赛区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2022-07-18 17:26:31浏览量:924

图片1.jpg

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由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汪瑞霞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图片2.jpg

嘉宾主席台座次(左一:谢志诚副区长、左二:王浩教授、左三:汪瑞霞教授、左四:丁山教授)

图片3.jpg

嘉宾席座次(左一:张犇教授、左二:顾平教授、左三:赵军主任、左四:钟晟总经理、左五:陈天恩院长、左六:高慰校长)

图片4.jpg

嘉宾席座次(左1-3:泰村、杏塘村、殷村村委书记;中间4位:钟楼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右一:邹区镇田迪宇副书记)

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

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组委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专家,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浩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设计学学科带头人丁山;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南大学至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过伟敏;

南京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鲁安东教授;

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家库专家陈庆军教授;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程雪松教授;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钟晟;

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陈天恩;

教育部职业院校设计专业教学指导会委员、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校长高慰;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顾平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美术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赵军;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设计学学科带头人张犇教授等专家学者;

以及钟楼区副区长谢志诚,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和钟楼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泰村、杏塘村、殷村村委书记和村民代表等。

图片5.png

首先,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发表讲话。针对殷杏泰三村实地调研走访情况,他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原有村庄形成的机理是有迹可循的,要发掘当地村庄最典型的特点来打造,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人文上的,都要去努力的提炼出当地的乡村特色,设计师一定要专注当地乡村的典型特征,例如:构筑物、建筑物、景观小品等。王浩教授认为乡村房屋建造如果千篇一律,只是满足了舒适居住的特点,既不满足农村农民希望种田种菜的需求,也满足不了城市旅游观光客对于乡村景观美化的需要,因此这样的设计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更好的结合当地农民的需求和当地的特点,打造出适合殷杏泰地区特色的乡村,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设计。最后王浩教授对殷杏泰三个村落,分析了其现阶段改造的优、劣势,并对此大赛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具体指导要求,希望能够以小镇的特色为本、想象为魂、实现精准落地,拒绝同质化、公园化和人工化现象。

图片6.png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设计学学科带头人丁山发表了他的观点。赞赏了上午参观的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的亮点,认为学校里的每一处景点都有故事,都与乡村进行了结合。同时他也对上午参观的杏塘村乡村住宅进行了点评,提出乡村建设常见的关键性问题。常州乡镇企业发达,乡村发展处在领头羊的地位。丁山教授曾经参与设计过常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景观项目,强调景观改造建设的落地、持续保留和有效维护的重要性。因此他殷切的希望将这次竞赛好的作品,能够多多落地并且被妥善地保留,为乡村空间增添艺术氛围,为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多元路径。

图片7.png

因为疫情原因,几位没有到现场的嘉宾在线上纷纷发言。

江南大学至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过伟敏认为此次大赛项目是对发达地区及城市化度较高地区的一次特殊的改造振兴,可深入研究并将其作为发达乡村地区振兴模式的范式。过教授也对前期一些的概念方案提出了自己的两点建议:

第一点是:调研过程中缺少对于地块历史文化的研究,应该增加规划地块范围内历史记忆的专篇。需要对规划地块原有自然村落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整理(包括衣、食、住、行、用、俗等内容),其次要对规划地块内既有建筑(含构筑物)、水系、植物(含农作物)有具体的调研及规划控制要求。其中,关于既有建筑(含构筑物),选择不同年代建造的建筑(含构筑物),予以保留。并提出当代利用的设计策略。目的在于留存规划地块的历史文脉,展示较为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

关于水系,要求走向和形态基本保持不变。适当保留原有堤岸原貌(自然或者人工)片段。水系走向和形态的保持,亦是为留存规划地块的历史记忆。尤其在无地面既有建筑时,更具价值。

关于植物(含农作物),要求大树及原有成片的绿植,应予以保留。推荐具有较好观赏性的当地特色农作物(如各种果树),作为景观设计的首选。避免都市化的绿化方式。

过教授提出的第二点是对于集中的居住区要有更好的设计,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建议:1)保留或者传承原有村落肌理关系。2)保持建筑外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3)建筑平面探讨延续运用天井、窄开间大进深的布局方式。4)在地材料与工艺的运用。

图片8.png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剑桥大学建筑与城市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鲁安东教授发表观点。

他认为进行此次竞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应对三大不同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要将现在的数字技术和设计相结合,更好的将数字技术运用到设计中去给设计赋能;第二是要挑战将设计本体和其他学科综合起来研究,进行学科的交叉学习,包括对于建筑、水系、科学、人文方面的综合了解;第三个挑战是要更好的应对设计师在新的乡村设计中角色的变化,设计师应该更多地从一个创作者变成一个调配各方资源的协作者。鲁教授提出学科跨界和创意设计,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对于数字乡村,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智能信息技术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和记忆进行采集、记录、分析、组织、挖掘、表达、关联。针对海量的、多模态的信息,采用“机器学习+人工辅助” 的方式,将图像、地图、三维模型等跨模态数据进行互联,实现乡村文化向数字空间的迁移,最后总结凝练中国乡村振兴数字设计的转型理论。

图片9.png

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庆军认为在这个大谈特谈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时代,乡村设计,关乎粮食和蔬菜,关乎生活最真实的状态、最朴素的情感。乡村是生命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原乡,蕴含着现代设计最好的元素。陈教授结合自己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岔路湖头村正式拉开的长三角艺术振兴乡村高校毕业设计联合行动“乡聚毕设”为例,用生动形象的图例,展示了长三角12所高校设计专业的师生走进宁海,把毕业论文写在大地上,用设计为乡村振兴助力的实景现场。比如,村子里特色的状元糕、艾草馒头,怎么通过视觉包装设计,让它们脱颖而出,如何结合研学,带动产业的升级;比如,村里古戏台独有的木工,怎样通过文创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这些设计经过前期的实地考察和论证都酝酿了很久,一个毕业作品的落地,他们需要和各方沟通、协调,对大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升是非常好的锻炼,对乡村带来了无限的创意与活力。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为广大青年设计师搭建一个辽阔的专业实践平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之下,乡土万物与青年创意的对话,所呈现出的绝妙乡村图景,值得期待。

图片10.png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雪松教授提出了哲学对于乡村改造的探讨,认为改造乡村设计不仅仅是对乡村的改造和探索,也是实现乡村对于人的改造。他提出了后实践主义哲学,认为后实践主义哲学催生了主体间的美学,正在破除人与自然和环境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而主体间的对话、理解和共情亟待建立。他认为知识分子、艺术家和设计师应该要带着主体意识和世界对话,一方面改造世界,另一方面反哺自身。艺术设计作为一种介入乡村的方式,体现出人与乡村主体之间一种新关系的建立,艺术设计语言轻盈、柔和、具有交互性,体现协商与共情主体间美学的特点。

他提出艺术设计介入乡村设计可以通过4个方面开展:1.介入乡村产业提升,如产品设计、视觉传达;2.介入乡村环境更新,如环境设计、公共艺术;3.介入乡村文化重塑,如工艺美术、视觉传达;4.介入乡村治理创新,如社会设计、服务设计。艺术设计介入的语言丰富多样,体现出艺术设计者与乡村之间的沟通、互动关系,体现出主体的存在性,以及此在共在的特征。

艺术设计介入殷杏泰村,需要关注地方村民主体的诉求,需要关注历史文脉的梳理和自然风景的观照,不应以设计师的自我意识来入侵乡村,需要创造乡村看得见的和谐与看不见的和谐。

图片11.png

线上会议结束后,主持人汪瑞霞教授又把话筒交给了现场的几位嘉宾。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总经理钟晟先生认为在设计乡村过程当中要注重“五个精”。首先是“精确定位”,在前期设计时要通过调研、共商、定位,打造乡村设计精品的品牌,拒绝千篇一律的设计改造;第二个是“精雕细琢”,要将村庄内的每一处细节,每一处环境进行良好的思考之后再进行设计,包括对于工艺品的设计、每一处景观小品的设计都要仔细斟酌。第三是要“精打细算”,乡村的居民收入相对城市里的人来说较低,在设计施工选择的材料方面,也应该就地取材,要花小钱办大事,做到设计的乡村有品位。第四点是“精准落地”,要注重设计师、当地村民、施工队之间的融合,更好的做出改造的作品。最后一点要“精心治理”,紧跟政府的引导,尝试更多最美菜地或最美庭院的评比竞赛,来保障当地的治理和后期维护的效果。钟晟先生以“五个精”总结了乡村振兴中所遇到的难点和痛点。

图片12.png

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陈天恩认为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乡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乡村首先是给我们提供食物和粮食其次给我们提供一个生活的空间,同时给我们提供一个传承和发展的场所,所以所有的文创设计和改造都应该服务于乡村,尽力彰显乡村文化和特色,才能和乡村生活的居民产生深度的融合,达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要将艺术创意与数字科技交叉跨界,让农业和旅游更好的融合起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要让更多地游客愿意来乡村,愿意分享心中的喜悦,让更多的大赛参与者创造出更多差异化的乡村设计作品。

图片13.png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顾平教授认为在乡村创意设计过程中主要有三大类模式。第一类是环境美化模式,要根据村落文脉、自然环境进行美化改造,例如已经较为成熟的“一村一品”模式。第二类是文化复兴模式,早期文化创意设计仅围绕环境美化进行,缺少深入文化挖掘,殷杏泰村落改造过程需要侧重乡村文脉的发现,乡民合作,进行乡土文化激活。第三类是产业发展模式,以艺术介入乡村产业,并且不断更新换代。以上三种模式我们都可以借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推进。顾平教授指出,我们国家政策提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但是我国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农业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实际上我们很多和农业相关的东西还是靠进口,在农业方面依旧存在差距。农村美,提出生态宜居,生态一定是物质和精神融洽的一个生态,物质和精神具有协调性,是存在淳朴、善良民风的乡村,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将淳朴与善良换回,都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图片14.png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赵军认为常州的乡村振兴需要提高品质,并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要考虑农民需要什么?是生态环境、可持续、还是精神文化等等。第二,干部应该深入思考改造的方式,我们如何能通过专业设计帮助乡村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的价值,做一些农民需要的改造,实际的改造,不能是概念设计,实际上无法落实,也无法坚持可持续发展。第三,教育小镇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需要长期的战略价值构想规划,他针对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大门建筑的空中绿植景观空间改造计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应用价值。

图片15.png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学带头人张犇认为发达地区乡村设计成为一个难题,是否通过本次定制赛提供一套可行的设计思路。在城市化乡村中,更多的是迎合城里人的喜好,农家乐、研学、旅游等单向度设计,跟真正的乡村之间没有关系,真正的乡村文化没有体现。他认为针对长三角发达地区如何进行真正的乡村振兴?还需要我们更多深度的思考,在设计中更多的考虑乡村文化。期望通过大赛将殷杏泰这种类型的乡村发展模式思路打造成一种样板式设计方案,向全国推广。

图片16.jpg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校长高慰介绍了自己多年来从事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校长的经历并详细介绍了殷杏泰三个村庄的改造特点,提出了我们应该如何建设新的美丽乡村和建设什么样子的乡村的问题。他深刻表达了自己对整个殷杏泰片区的十八年情怀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期待整个村庄和殷杏泰片区能够越来越好。

图片17.png

邹区镇田迪宇副书记,殷村、杏塘村、泰村的村书记,以及农民代表先后进行了自由发言。大家认识到了在先行改造的样板房中存在着千房一面的问题,以城里人的建设方法,没有牢牢地抓住当地的乡村特点来进行设计和改造,这个是后续需要改进的一个地方。同时殷杏泰三村的地理环境优势相比较江南其他乡村,特色不是很明显,安居的任务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乐业的任务还是有待发展,有些乡村特定的产业和特色种植业的发展还有待加强。希望能通过这次大赛集思广益,通过优秀的设计提升,希望能把殷杏泰乡村地区打造成一个乡村振兴的长三角典范和江苏样本。

图片18.png

常州市农村农业局社会事业处徐朝宁处长认为常州钟楼区殷杏泰地块能够通过赛事的举办提升宜居宜业环境,机会难得,下一步常州市局将会积极地支持钟楼区,配合印迹乡村国赛和江苏省赛组委会开展后续的各项工作,积极动员常州市设计院和专业设计人才积极参与进来。

图片19.png

最后常州市钟楼区副区长谢志诚作总结讲话,他对研讨会上嘉宾提出的好点子做出了肯定,认为每一位专家的发言和思考都对殷杏泰片区未来蓝图绘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地方建设者要认真聆听并且吸取各方专家指导,希望更多的乡村设计师参与大赛,设计出适合乡村全面振兴的优秀设计作品,有效应用到殷杏泰片区的乡村建设中。研讨会集思广益,都提出了许多出色的建议和方案,也为后面的参赛者指明了设计思考的方向,期待此次大赛能将好的设计作品和设计成果落地,更好的造福于殷杏泰乡村片区百姓。

结语

本次研讨会高效务实,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政校研企社会组织等形成合力,与地方乡村基层管理者、村民们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沟通,在乡村实地深度调研、深刻了解不同群体就美丽乡村建设真实、多元的诉求的基础上,专家们提出真知灼见,以期让本次创意设计大赛更贴合当地需求,更好地激发出乡村发展的“内生力”。南京林业大学携手“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发起的设计助力乡村振兴“五百”专项行动,依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记忆建构中的百年中国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研究》,以生态文明为主线,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精准发力,广泛集聚了来自全国的多个专家团队,为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的启动打下了坚实的前期基础;希望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协同更多高校和社会力量,引导广大设计人员从源头上发现“真问题”,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宜居宜业乡村建设。